各类文书范文

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

范文词典 fanwen.cidiancn.com

阅读: 308

各类文书范文: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的正文:

  童谣也称儿歌,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歌谣,它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代代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是特别适合儿童的心理.婴幼时多是大人说孩子听,大一点才在玩伴之间传唱.其实孩子们对于唱词儿并不深解其意,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好听好玩儿,自感愉悦而已.而我至今依旧喜欢听老北京童谣,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京味儿十足——儿化韵的念白和小调,听起来是那么有辙有韵,有滋有味.

  在我的印象里,最早听到和记住的童谣,好像是那句"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又似乎是"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油盐又卖酱醋儿".拿捏不准问老母,母亲却说:"我记得是那首教你认五个手指头的:'大拇哥,二拇弟,钟鼓楼,护国寺,小妞妞,爱听戏'."究竟是哪一首并无所谓,反正爷爷教我的那两句,倒是记得挺瓷实:"赵钱孙李,师傅偷米;周吴郑王,师娘尿床."不用说,这肯定是背不出书来的几个顽童在挨了手板之后,一块攒出来糟改私塾先生的.

  要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那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了.稍微上了点年纪的北京人,几乎没有不会的.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首童谣仍然是大人哄孩子的"主打儿歌"——"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 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这首童谣何以逗得孩子发笑,按照漫画大师方成先生的解释,是"利用儿童幼稚心理和成人世界之间很大差距的矛盾,造成滑稽效果."仅我所知,光"小小子儿"就有好几个段子,有坐井台儿的,有上庙台儿的,甚至同一首有多种版本.即兴加词儿也好,改换辙口也罢,只要孩子唱着高兴就够了.

  六十多年的光阴,有如飞转的陀螺,多少往事在记忆中淡漠,可儿时的童谣至今深记不忘.假如有一个"老北京童谣排行榜"的话,那么这两首肯定榜上有名.一首是:"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吱儿的叫奶奶,奶奶拿个包子哄下来."另一首是:"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前面这首讲的是一位可爱的老奶奶,手里拿着香喷喷的包子,才把溜到灯台上偷油吃的老鼠哄了下来.我猜想,在老奶奶的心目中,那个馋嘴的小耗子不就是怀里抱着的大孙子么.而后一首很像"我"和奶奶合演的一出滑稽戏:孩子倍儿孝顺,又是给奶奶嗑瓜子又是煮面;而奶奶呢,故意挑刺儿,为的是拿小孙孙开心.寥寥数语,却怎么琢磨怎么可乐.

  如果说小小子儿系列是说给男孩子的,那么下面这三首则是唱给小闺女听的,其一:"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儿都来了,我家的闺女儿还不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纂儿";其二:"二月二,接宝贝儿,走路浑身不得劲儿,搬个板凳儿我坐会儿.点个火,抽袋烟,问你婆婆住几天 多了一个月,少了二十天";其三:"丫头丫,会看家;偷老米,换芝麻;芝麻细,油炸蜜;枣儿糕,热火烧,撑着丫头叫姥姥."实际上,大人给孩子说童谣的时候,根本不考虑什么姑娘小子,想起什么唱什么,图的是个乐儿.

  在我看来,老北京童谣中有一种属于另类的,即用孩童非常熟悉的人或物作引子,极尽夸张搞笑之能事.此类童谣八成是老太太为了哄孙子随口编出来的.我估摸说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可乐:"金箍(勒)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铁蚕豆,大把儿抓,娶了媳妇儿忘了妈.要妈就耍叉,耍叉就分家","老头儿老头儿玩火球儿,烫了屁股抹香油儿;老太老太玩火筷,烫了屁股抹香菜","拉洋车的好买卖,大爷拉着大奶奶;大奶奶放一屁,崩出大爷二里地","猪八戒他妈,会耍叉;洗脚水,熬倭瓜;干窝头,一嘴儿仨;老咸菜,大把儿抓".还有一类童谣内含讽喻,只记得两首:"十冬腊月大雪降,老两口子争热炕.老头儿要在炕头睡,老婆儿不让不让偏不让!老头儿拿起炕笤帚,老婆儿抄起擀面杖.老两口一直打到大天亮,结果谁也没捞着睡热炕";还有"初三,十三,二十三,老两口吃饭把门儿关.苍蝇叼走了一个饭米粒,老头子穿鞋追到西山.老婆子在家掐指来算,伤财惹气费盘缠".还记得母亲跟我说过,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孩子们在抽陀螺时爱唱这么两句:"抽汉奸(即陀螺),抽汉奸,杂和面儿卖一千."听得出,这是穷苦百姓借孩童之口发泄对现实的不满.

  一边做游戏一边说唱的童谣更让我感兴趣,像两人双手对握模仿拉锯的那首:"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背着也不去,抱着也不去,叽里咕噜滚着去."还有一首《打花巴掌》,词儿美腔也美,我格外喜欢.玩时两人对坐,交叉击掌的同时,先说后唱:"打花巴掌嗨,正月正,老太太爱看莲花灯.烧着香儿,捻着捻儿呵,茉莉茉莉华儿呵,穿枝莲呵;江西腊那个艾康尖呵……"词尾部分全是与时令相应的花名,好像是从正月唱到九月,可惜我就会第一段.附带解释两句:"莲花灯"是传统节日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孩子们手里举着的彩灯.它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故曰莲花灯,也有在荷叶中间插上半只点着的小红烛,满街跑着玩的.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年味一天浓似一天.小的时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样,最盼的就是过年了.与此同时,一首首伴着稚嫩童音的儿歌,也随着年的到来荡漾在胡同和院落中——"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这些带着年味的童谣所折射出来的老北京风俗民情,大多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今天的孩子是体味不到了.

  小院里,星光下,晚风中,母亲哄着我哼唱童谣的情景恍如昨日.稍凝思,一幅古都市井生活的风俗画便在眼前展开,透着那么古朴,那么悠闲,那么祥和.我想,那时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唱着老北京的童谣走出四合院,走出胡同的.但愿今天的孩子也能拥有几首属于自己的童谣,永远留在他们温馨的记忆中.

  好童谣是什么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和北京市许多热心于教育的人士一道,致力于在青少年中推广新童谣.

  金波认为,传唱好的童谣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很有帮助."童谣是低年级段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对于那些认字不多,阅读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这非常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童谣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而且往往和音乐形影不离.金波认为,童谣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纽带,它和舞蹈,绘画等很多艺术有着很深的关联,从小传唱童谣有助于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像北京市宣武区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既鼓励孩子吟唱童谣,又鼓励孩子表演童谣,画童谣中的情境,让孩子从多方面受益.谈到孩子参与童谣创作,金波认为,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从新童谣开始最理想,也最符合孩子的天性.创作童谣不像写小说,编故事那样让孩子难以适从.从自身实际进行创作,可以把孩子的天性调动起来.

  中央教科所专门从事德育研究的刘惊铎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有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他说,童谣往往具有评判,价值判断的功能,对好的事物进行褒奖,对坏的事物进行讽刺,好童谣的传唱有利于将

价值观念融透到孩子的内心,同时它的褒贬功能有利于孩子是非辨别能力的锻炼.他认为,传唱童谣还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不单单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宣泄,还是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成人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钥匙.

  "童谣就像压缩饼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世界优秀文化的传统因子,它的文化含量和道德含量都非常高,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点."刘惊铎说.

各类文书范文: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范文给亲友.

下一篇:电脑辐射对怀孕的影响?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辐射在哪里?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