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范文

民政队伍建设思考与策略

范文词典 fanwen.cidiancn.com

阅读: 318

调研报告范文:民政队伍建设思考与策略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民政队伍建设思考与策略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民政队伍建设思考与策略的正文:

民政,可以理解为“为民立政”或“为民施政”。

民政工作,直面广大人民群众,它的根基在基层。

基层民政组织,是各项民政方针、政策和任务的落脚点,是党和政府服务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长期以来,基层民政组织所承担和从事的民政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惯性思维下,由于民政工作“只花钱,不挣钱”,无法直接体现经济效益和财税收入增长,GDP政绩“出不了彩”的影响,致使基层民政部门的地位始终不高,尚还存在既重视又忽视,既需要又忽略,既有为又无位的双重价值观念,造成基层民政组织机构建设和事业发展难以加强。

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执政理念的形成,为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基层民政工作提供了机遇,在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强势下,从研究和抓好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和最佳捷径。下面,就我县基层民政工作运转情况,谈谈对加强乡(镇)民政队伍建设的意见与思考。

一、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现状与主要问题

1、全县乡镇与村居情况。全县现有26个乡镇,269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县辖区面积3182平方公里,总人口8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5万人。我县山大人稀,土地贫瘠,生活环境差,又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具有城乡反差大,城市贫富悬殊大,农村贫困程度深,城乡困难人口多的明显特点。古蔺的县情决定了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人民群众对“民政”的强烈期盼性和需求性。

2、乡(镇)机构与人员配置情况。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各乡镇普遍设置有民政办公室或民政所,乡级专职从事民政工作干部有59人,平均每个乡镇2人多。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按照国家规定,普遍撤并了民政机构,将民政职能划归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统一管理(一般每个办公室2-4人,负责卫生、劳动、民政、综治等多项工作),仅有一名干部专职从事民政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具初步统计,全县59名民政干部中,50岁以上的民政干部18名,35~50岁的23名,35岁以下的18名,80%以上的人员不懂电脑操作。从近几年工作运转情况看,这种定位方式至少存在三个不足:

一是撤销原有专事民政机构削弱了基层民政组织,使很多民政工作在基层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是乡镇民政由于人手不够,服务区域大、范围广,只好应付差事、马虎从事,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信访逐年增多;

三是基层从事民政工作的干部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任务,由于兼职,思想不专,业务不精,工作不细,无法也无力把各项民政具体工作一件一件的落实到社会群众中;

四是电脑操作技能差,出现业务上报不规范,不及时的现象。

主观上讲,基层各级党委政府是关注、需要民政工作的,认为是个不可或缺的桥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客观上又往往被忽视,认为只要能保持工作就可以了,对全局工作影响不大。这种矛盾心态导致了基层民政组织的弱势。

3、基层民政组织的职责与任务。民政部门的职能职责有四个大的方面30多项,每项独立运转,几乎项项工作的落实都要在人民群众中体现和实现,都要通过基层民政组织去操作、去兑现。就我县而言,民政直接服务的对象就达83万人,其中城乡社会救助对象就近9.6万人,约占城乡人口的12%,且绝大多数分散在乡村,比例更高,服务半径更大。每个乡镇民政干部承担着直接服务10000人的工作量,还不包括大量的信访接待和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民间组织等专项事务管理服务任务,其工作量、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同时还存在着“三无”的突出困难:

(1)无专门办公服务场地。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原乡镇民政所(办)全部撤销,统一并入社会事务办,造成目前“无牌子、无专人”的状况,社会救助等民政工作疲于应付。

(2)无必要的工作经费。社会救助等各项民政工作,如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公示栏牌、材料报表、交通通讯等都离不开财力支持。而目前,全县100%的乡镇都没有为民政工作预算专门的工作经费。

(3)无交通工具,通讯不畅。县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条件好一点的自购摩托车,大量的还是借车、租车或以步代车。加之我县大部分乡镇山大人稀,群众贫困程度深,通讯“死角”多,在开展农村低保入户核查等工作时,困难重重,工作十分不便。

这些因素,更加剧了基层民政组织直面民政对象、服务民政对象、宣传民政政策、落实民政任务的难度。

二、基层的愿望与期盼

近期,我们对基层民政机构和工作运转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基层政府和干部普遍认为,民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面大,把政策兑现落实到群众中难度大、困难多。迫切需要健全的体制机构、充分的人力资源和服务工作的平台,期待着基层民政组织能够进一步加强。归纳起来反映较为强烈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善基层民政组织机构,解决乡镇民政机构空缺和人员配备不适应任务需要的问题。如我县丹桂、观文、椒园、白泥、马嘶、马蹄、德跃、土城等乡镇,2005年机构改革前,专设有民政办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专事民政工作。改革后民政办并入社事办,共同承担着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社区发展、综合治理、民政等7项工作,乡镇民政除负责农村低保、城市低保、五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安居工程建设等常规性工作而外,还负责残联、民综等工作。加之,政策咨询、信访接待、举报核查、定期核查等工作,可以说工作任务相当繁重。这还不包括婚姻登记、社区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等专项民政事务工作。与此同时,民政干部在履行民政本职工作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服务办的其它工作任务,这样就造成了精力无法保障,工作质量更无从保障。完善基层民政机构,加强工作人员力量,已迫在眉睫。

2、建设乡级民政服务工作平台,解决服务工作无场地无手段的问题。全县乡镇民政部门并入社事办后,全部是合并办公,大部分仅有一间办公室,且办公室设施和办公条件简陋,同时交通通讯也存在困难。交通方面以步代车为主、租借摩托次之。通讯以手机为主,话费支出相当大。车费、电话费用没有着落。从目前民政事业工作手段现代化、电子化、数据化、规范化发展的要求看,乡镇远远不能适应。

3、理顺工作运行管理体制,解决上下一致协调发展的问题。民政工作尤其是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要真正使党和政府的惠民、爱民政策落到实处,那么建立为民、便民、上下协调一致、运行通畅、管理规范的高效工作机制便尤为关键和重要。目前,由于基层民政组织不健全,人员不够,经费不足,工作机制不完善,造成很多问题。如城乡低保工作程序繁琐,权力分散,责任主体不明;实施救助不便民、不及时、效率不高等等。为此,在完善机构的前提下,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化民政业务流程,简化和健全操作程序;二是提高工作绩效,理顺上下工作关系,强化乡镇一级基层政府的主体责任,对乡镇一级民政机构职能、工作人员职责、岗位职责等,建立严格的完善的制度,用健全和可操作性制度,确保执行力的提升;三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四是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培训,有组织有计划的加大对乡镇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力度,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民政干部队伍。

三、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民政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基础性作用在不断增强,其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加了,其职能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基层民政组织。

1、践行民政工作宗旨的需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决定了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关系。乡镇民政组织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也是反应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前沿和窗口。项项涉民的民政各项任务、法规政策都要靠乡镇民政组织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广大民政对象的关怀和温暖,也只有通过乡镇民政组织才能送到千家万户。乡镇民政组织是否巩固和健全,直接关乎民政宗旨的实践。

2、落实民政工作任务的需要。民政部门肩负着大量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四个方面30项工作,结构特殊,程序各异,关联度低,政策知识可融性差,那种互借人员、兼职备岗的办法,根本无法满足落实工作任务的需要。加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民政职能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增多,服务群体扩大,具体工作更加繁重,更加需要专业的基层民政干部队伍。

3、发展民政事业巩固执政基础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人民群众的疾苦、呼声需要通过基层民政组织反映到上层建筑进行研究解决,可以说基层民政组织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中转站”,是落实党的惠民政策、贯彻党的利民方针、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桥梁与纽带,只有充分发挥“中转站”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桥梁与纽带的沟通与关联作用,才能更好地巩固基础维护稳定。然而,新时期艰巨而又神圣的民政工作任务,与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的基层民政组织之间有很多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艰巨的民政工作任务需要基层民政组织去贯彻落实,而另一方面脆弱的基层民政组织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这种“蚂蚁背大象”的现象如不及时予以解决,将会严重制约民政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途径和办法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是民政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和规范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机构,首要的是进一步加强民政基层组织。但在基层组织法定的前提下,通过建设基层社会救助组织或服务平台,从而达到巩固基层民政组织的目的,也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和办法。

(一)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一是核定人员编制。按照乡镇人员的多少和地域面积大小,分别设定人员编制:每1万人口设民政干部编制1人,每乡不能少于2人;二是合理配置干部。人员编制确定后,由人事局、民政局组成考核组,在原有乡镇干部中和原从事民政工作的干部中考核民政工作人员。选素质好、精通业务的人员进入民政办。三是实行垂直管理。通过考核被确定的新的民政工作人员,从乡镇政府中分离出来,其编制、人员和工资划归民政局管理,对乡镇民政干部实行“双重管理”,即:县级民政部门既管人、又管工作安排,乡镇党委、政府对民政干部监督管理,对民政工作进行指导。

(二)以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为推力,抓住机遇,打造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建设基层民政组织机构。当前,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民生。民政部门担负着“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必须依靠基层民政组织去实现。然而乡镇配套改革后,惯用了几十年的乡镇民政机构实质上已不存在,仅有的是兼职的民政干部(助理)。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增的城乡低保、五保集中供养等社会救助职能的优势,以便取得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着力恢复专事民政基层机构或建设基层社会救助机构,打造民政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

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WwW.ZgdoC

调研报告范文:民政队伍建设思考与策略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范文给亲友.

下一篇:人大效能建设体制完善调研报告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关侗医侗药研发及运用调研总结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