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范文之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范文词典 fanwen.cidiancn.com

阅读: 255

实践报告范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范文之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范文之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范文之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正文:

本文是一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范文,描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建设强有力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同龄人要强,思想认识要高,奋斗目标更为清晰,是充满激情,有极大爆发力的一个群体,总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

一、目前大学生群体存在两大问题

    我国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建设强有力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同龄人要强,思想认识要高,奋斗目标更为清晰,是充满激情,有极大爆发力的一个群体,总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国事家事事事挂心。在这个群体中先后涌现出了如许本禹、洪战辉等优秀青年。但当前大学校园内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困惑而浮躁。

  前不久中国政法大学一教授针对徐州大学学生,进行了“大学四年理想变化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大一的学生“少有人有明确理想”;大二的学生则普遍“缺乏长远打算”,绝大部分学生埋头于学业,目标定在“争取把期末考试过了”,当问及“大学毕业怎么办时”,答案大多模棱两可;大三的学生开始不同分化,有考研型、找工作型等;而大四学生绝大多数不知道“路在哪里”,对自己将来没有规划,设计的占62.2%,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

    笔者也对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做了调查,当问及“学习是为了什么时”,20%的同学回答“不清楚”,他们或是沉浸在爱情的纠葛之中,或是消遣着生活,或是埋头于繁多的实验作业中;同时发现有80%学生习惯于考前两周冲刺,疯狂突击;绝大多数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找到好的工作”;但对于“得到好的工作,赚到足够多的钱之后干什么?”,90%的同学“不清楚”;调查对农村现状的了解,几乎每个同学都知道“新农村”这一名词,但农村现状到底如何,则几乎没人了解。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505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562万,跟2000年的221万、556万相比,五年时间分别增长128%和181%。经过这些年的扩招,到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50万左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500万人,两项合计近850万人。

  而按照统计学的结论中国gdp每增长1%,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政府计划的2006gdp增长8%的前提下,全社会可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也就是全部的就业岗位都提供给大中专毕业生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还不到教育部要求的72%的一半,严峻的是2006年的签约只会更低,而随后几年的新增大中专毕业生的数量会是上百万的增长。

  二、当前我国现状

    20多年前,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放弃计划经济,正式宣布实行市场经济。为的是打好经济基础,指导方针是“让东部沿海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以东部的经济增长带动西部的发展”。勿庸置疑,2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gdd增长9.8%,是世界增大速度最快的国家,并计划2006年增长8%。在此基础上,国家先后提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的是休养生息,集中精力解决我国主要矛盾——三农。于是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蓄势待发。

  而目前中国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就是无论人、资金、技术,都难以留在农村内部可持续发展,农业剩余少,涉农行业的利润都被城市拿走,无法留在农村,这导致人才也留不住,技术也不能为农村和农民服务。

  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在校大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困惑浮躁,另一方面是我国农村教育医疗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一)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当前我国社会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反映在大学校园里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风浮躁”。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见,目前大学校园内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迫于生活、就业压力,拼命地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考前一个月冲刺四六级,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在市场经济下为功利所牵引,忙忙碌碌过着每一天,在忙碌中变得迷惘,在迷惘中开始浮躁,于是大学生不诚信,学业精通而实践能力差,学术腐败,自杀率上升等不良社会现象都出现了。

  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当前我国社会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以上情况都是这一社会现实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机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客观上形成了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多元化,加上全球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和渗透,无一不对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提出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破除了人们的一些旧观念。但是,商业化浪潮也对社会优秀传统道德风尚形成了严峻的冲击。新旧事物的碰撞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困惑,甚至混乱,出现了“道德失范”,腐败之风蔓延。

  这种文化体制的不健全、文化的混乱反映在大学校园里就是学风浮躁,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没有成形,文化失去了其凝聚力、引导性。市场经济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盛行,物欲、名利渗透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连学术这块圣地都受到了影响……在功利的引诱下人们开始变得迷茫,在迷茫中变得浮躁,以至于忘记了学习生活的真正价值。

    (二)教育与社会现状相结合的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未能深化。

  各高校响应“十六大”提出的“教育与实践相结”“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一直努力将教育社会本位论与学生本位论相结合,培养既使自身得到发展又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大学生,并在此方针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等,但针对我国当前具体国情——建设新农村来讲,笔者认为一些措施应当更具针对性。

    (三)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观念过于保守,相应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社会对大学生的观念过于保守,没能最大限度挖掘大学生潜力。在美国,学生年满18岁后基本可以独立,父母照顾其衣食住行,许多学生大学四年都是自己打工赚钱谋生,并有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例如我们熟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积极性。而中国是在2005年中央银行首次放宽对大学生贷款的限制,以鼓励大学生自力更生。单这一件事情就可以反映出一个整体观念和机制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一直在鼓励大学生毕业后下乡支教,近年又提出做村官,但大学生志愿者下去之后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生活资金缺乏,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更为关键的是志愿者在山村工作一至三年返回市区后,很多单位不愿接收。而对于这些问题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前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将集中精力解决新农村这一矛盾,这对我国广大农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契机。我国大学生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满腔的激情、极强的可塑性,这对于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笔重要资源。而当前大学校园又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风浮躁的问题。两大社会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毕业大学生当村官下乡支教,引导在校大学生从理论上、从思想上、从行动上关注农村问题,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长远利益相结合,静下心来做学问,从而肃清功利引诱下的浮躁风气,同时解决就业问题,将真正实践教育与社会现状相结合的目标,培养农村需要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各高校应注重对我国古典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发扬,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就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弘扬中国文化优良传统,同时吸取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进而发挥创造性思维,建设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文化。而纵观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大量的资本主义文化被引进,遗憾的是却忘记了对我国古典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为本”“谦为贵”“不为功利束缚”的儒家道家思想无疑对祛除当前的浮躁之风有重大作用。

  孔子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曰:为学日益,为道时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均是在讲修身的重要,提醒人们为学为事修身为本,切忌为功名所绊。在功名的引诱人们会变得激进、浮躁,在浮躁中开始迷茫,以至于忘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道家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知其雄,守其难,知其白,守其黑。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及天。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些古人的思想结精,集合了无数人的经验与智慧,时刻提醒世人“克已忍让,内省修身”,孔子被尊为圣人,尚且“三省其身”。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只有不断省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找回自己最初单纯的动机,而不至于中途迷茫。古人云:“物格而后知止,知止而后意诚,意诚而后修身。”意思是一件事物发展中遇到局限就应当知道终止,而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这种校园文化下,浮躁之风不下,笔者认为是该静下心来思考我国古典文化,传承发扬我国古典文化精髓的时候了。